常見問題集

知芯心理治療所提供專業安心的服務,期盼在成長路上與您一同前行。您所想瞭解的知芯大小事歡迎參考常見問題集,如有其他問題歡迎來信與我們討論

如果您擔心孩子的發展狀態好像與其他孩子不一樣,您可以至醫院或復健科診所請醫師做初步評估。如有需要進入早期療育,醫師會幫您安排聯合評估,由醫師、心理師、職能治療師、語言治療師共同針對孩子的發展狀態給予治療建議,必要時開立診斷證明或手冊,以利協助後續的治療。
之後更重要的是為孩子安排合適治療計畫,利用孩子大腦神經的可塑性,建議即早開始帶孩子接受專業治療,有助於孩子日後的發展與適應。職能治療主要協助孩子的肢體動作、日常生活功能發展;語言治療主要協助孩子語言產出、構音等發展;心理治療主要協助孩子人際互動、情緒表達、認知功能、專心注意力等發展。
目前醫院多有提供健保給付的治療項目,但是因為需要服務的孩子眾多,會出現排等時間過長,或治療次數受限的困難。有鑑於此,目前新北市政府社會局有提供早期療育補助,提供父母以更便利的方式接受自費治療,縮短等待時間、延長孩子的療育時程。日後可憑治療收據申請補助,有關補助方法可洽社會局詢問。
本所亦為新北市政府社會局早期療育補助之服務機構。

當然可以。
診斷證明及身心障礙手冊是針對需要長期療育的孩子給予補助,以減少長期療育的負擔。如果您的孩子沒有顯著的發展問題,但是您很關心他的人際困擾、情緒調適、注意力提升等,本所有資深專業的心理師可依您與孩子的需求給予諮詢及協助。當父母一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您願意為了孩子的成長多一份用心,是一件多麼值得令人肯定的事!在育兒的路上,心理師願意與您一起努力,提供孩子更適合的成長方式,也支持父母邁向更輕鬆的育兒生活。

願意接受心理治療通常需要一些勇氣,因為您願意為自己的情緒、生活付出更多的努力、讓自己更好,無論是您正適逢壓力、低潮的狀態,或是您想好好面對與釐清過去的傷痛,經由專業人員的陪伴與協助,會讓您在重新貼近自己的狀態中更加穩定與不孤單。

人有正向情緒,就一定會有負向情緒,所以遇到事情會生氣、焦慮、心情低落都可能是正常的生理反應,所謂需要尋求專業協助的判斷大概是過大、過多、過長,而且干擾到生活功能。
過大:指的是情緒的強度,例如1-5分的焦慮,是一點點焦慮,還是非常焦慮。如果評估自己常常處於4-5分的焦慮可能就要注意一下。
過多:指的是情緒的頻率,例如一週中這樣的憂鬱情緒是1-2天還是超過一半以上的日子都覺得憂鬱。
過久:指的是這樣的情緒困擾有多久了?是最近有事才偶然發生,還是已經超過2週以上了,或者當初讓您心煩的事情已經過了,但是您仍然一直處在負向情緒終無法跳脫。
再來就是這樣的情緒是不是以經造成您生活、工作、人際互動上的困擾,甚至出現想要傷人或自傷的想法都是需要去注意的。

其實心理困擾有時候就像生理困擾一樣,像高血壓,可能是基因影響、也可能是生理機制、或者是長期生活習慣、思考習慣不適應造成的。早期對情緒困擾的認識不多,所以比較容易有汙名化的現象,但是近年其實媒體、相關單位都有在傳播情緒困擾的議題,漸漸這樣的汙名化會逐漸減少。如果情緒困擾長期沒有得到紓解,反而會造成更多生活上的不適應。
現在越來越多研究都證實生理跟心理是有疾病關聯性的,例如長期焦慮可能跟胃潰瘍、高血壓、免疫力下降會有關;長期的情緒緊繃易怒也會影響心血管健康。所以除了身體健康很重要之外,心理健康也是需要我們去關注。現在也越來越多健康檢查機構會納入情緒或睡眠的檢查項目,說明心理健康是越來越被重視,而非隱晦的議題。

心理治療基本上一次會談時間大約落在50分鐘左右。治療者會依您的困擾先做基本來龍去脈的評估,然後針對您的困擾與您討論、引導您思考,並不是直接指導您應該要怎麼做。心理治療的基本假設是人都有自我成長的動力,治療者只是與您一起工作、協助您排除阻礙您成長的因子,可能是生活作息、可能是情緒紓通、可能是調整思考彈性或是一些過去的創傷經驗。您的生活是自己的,該怎麼做最好其實只有自己可以決定,心理師只是從旁陪您去釐清您卡住的點,但是最終還是由您自己決定您想改變的方向。

心理困擾通常不是單一事件就讓您這麼痛苦,就像不是吃一次大餐就導致高血壓一樣。所以長期累積下來的生活、思考習慣需要一些時間調整,而且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家庭作業,例如放鬆訓練、作息記錄、想法記錄等等。通常療程長短依人而定,如果您的困擾程度不高,也都有乖乖記錄,可能6-8次就可以結案,但是如果您是有一些長期的議題需要探討,那就是您的治療師會與您共同討論療程結束的指標為何。
現在也有一些心理治療的觀念會認為,心理治療可以不僅僅適用於有困擾的時候,也可以是一種提升心理強度的方法,就像您去運動一開始可能只是想減肥,但是後來就是為了健康而持續運動。心理治療也是,一開始您可能是有些困擾,但是長期下來也能為了提升心理強度、睡眠品質而繼續參加諮詢或是相關課程、講座來讓自己更好。

身心科醫師是醫學院畢業,受基本醫學訓練後在專科訓練上選擇身心科,有較多的精神病理學、精神藥物學的訓練。心理師則是心理學研究所畢業,受比較多心理病理學、諮商技巧、心理評估的訓練。在治療上因為醫師要看診的病人比較多,所以在一般看診時間比較難跟您深入會談,也擅長以藥物的方式協助你。心理師則多是預約制度,每次約50分鐘的一對一會談,一般來說建議1-2周會談一次。
您可以依您想要的治療方式,選擇您就醫方便的院所。不需要有名醫的迷思,心理諮詢有時候會有人跟人對不對頻的狀況,而且名醫可能就醫人比較多,但是不一定就是完全適合您的治療師。所以找到跟您談得來,可以讓您安心的治療師是比較重要的,如果有過1次的心理諮詢經驗不好,其實不用灰心,再給自己及下一個治療師一次機會,有時候前面諮詢的經驗反而會加速後來諮詢的頓悟唷!